早在去年的九月十九日,仁波切就說過,要我看《密勒日巴傳》和《岡波巴傳》兩本書,但當時我手邊沒有書,仁波切要我去中心拿,我沒有去,這件事被我一直擱在心裡。
沒去的原因是,和中心不熟,莫名其妙的跑去為了拿兩本書,這種事我做不出來。
後來,仁波切又交代了一本書,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,我也因為沒有書,又放在心裡。
當時我的想法是,時候到了,該看了,書就會出現。
這就是我,認命也宿命到不行。
今年的二月,我去非常素找阿尼,就在那裡看到了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這本書。當時我問佳恩,可以跟她們買一本回去看嗎?她在忙著仁波切CD的後製,眼睛看著電腦,看也沒看我的說:拿去。不用錢。
那天,我高高興興的捧著書回家了。
一回家,就迫不及待的把書打開來看。我想,書好小一本,應該很快看得完,可是,才一打開就發現,這本書,還真的不是「一下子」可以看得完的,如果想要看懂的話。
一百多頁的書,因為小時候學過一點點速讀,所以以正常的速度來算,大約兩個小時不到就可以看完,可是呢,那天一個晚上下來,我才看到第四頁,就卡住了。卡住的原因是,看不懂。
所有看不懂、不明白意思的東西,我不但會面臨背不起來的狀況,還會卡在看不懂的地方,然後漸漸失去耐心。怎麼辦?
我告訴自己,這是仁波切要我看的,我一定要看完。當天做完課的時候,我便在心裡告訴仁波切,我一定會看完這本書,請他給我一點智慧和耐心。
但實際的狀況是,書被我擺了兩天。我每天拎著它,上班、下班、回家、睡覺,但就是怕再打開它,卡在原地,那會讓我自己覺得丟臉,這情況一直到我寫信問阿尼,如果我有問題可不可以問她,她答應我可以問她以後,才解除了原地踏步的情況,也才讓我繼續第五頁以後的文字。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不只是不容易懂,而且還不容易做到。對我這樣的一個人來說。
為了讓我自己能夠順利看下去,我將有問題的地方一一標示寫下,然後再寫信問阿尼,等到阿尼回答了,我再繼續看下去,就這樣,我花了一個多月才看完了這僅僅才一百多頁的小書。
那我全了解了嗎?並沒有。當時我和阿尼說,為了要看懂,為了要全部了解,我會看第二遍、第三遍,第……直到我完全明白為止。其實,在說這段話時,我自己沒有把握,因為我自己的個性是書只看一遍,以前學校發教科書,因為新鮮,每次一發下來的當天,我就會把所有的書看一遍,之後就不想再翻開,若不是老師上課還得再看,我可能真的會把書束之高閣。
然而,話說了,就得做到。
三月底,我很幸運的和仁波切通了一次電話,電話裡,我告訴仁波切,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我看完了,裡面有很多問題,我都問了阿尼了……仁波切當時給我的答案是,我有變乖。
啊,原來我一直不乖。
五月中,我開始實現我自己的承諾,看第二遍。
當然,以我的資質,第二遍不懂的和第一遍比起來,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,這次,我把有問題的地方一樣寫下來,把重點畫起來,不同的是,我這次不急著問阿尼,一方面是她在生病中,另一方面是,我想自己想一下。
其實,以一個編輯的角度來看,我現在手上的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是不及格的。
第一、錯字太多。一個錯字,很有可能讓整篇的意思被曲解,這不能說不重要,雖然沒有一本書不會有錯字,但錯字多到超過一定的比例,這也是要檢討的;
第二、越到後面,解釋的文字越少。我不知道是因為大家看到後面都自然就懂了,還是當初整理的人有所漏失?
第三、專有名詞應該要加注。當初編這本小書時,不知道是不是給一些有基礎的人看的,因為裡面有一些專有名詞都只是帶過而已,例如:八種有暇、十種圓滿……這種名詞對我這種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來說,就是天書。
不過,我想仁波切要我看這本書,當然不是要我挑這本書編得不好的地方啦,所以,我只是說說,改天有機會,自己編一本來讀好了。
就在我還在整理書中的問題時,《密勒日巴傳》出現了。
我跟自己說,這是上天排給我的功課,意思是,我該開始看這本《密勒日巴傳》了。不過貪心的我又在想,什麼時候才排到《岡波巴傳》呢?仁波切回台前,我有辦法看完嗎?
我不知道仁波切什麼時候回來,就如同不知道書會在哪裡出現一樣。
五月底,我開始看《密勒日巴傳》了。
從小我就愛看故事、聽故事,長大後,我的工作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替人編傳記、寫傳記,所以我一直以為這本書不會是我的問題,沒想到一開始讀,就發現事情永遠沒有想像的容易。
首先,《密勒日巴傳》是半文言文。算不算得上文言文還待議,但它絕對稱不上是標準白話文,這樣的譯文對一向貪快的我來說是瓶頸。
第一天,我看了近二十頁,瞌睡蟲就來找我了,我那一聽故事、看故事就可以幾天幾夜不睡的個性,當場消失無蹤。
我依依不捨的放下書,安慰自己,沒關係,明天看完它。(要是以前,我可能還會半夜爬起來翻故事的結局。)
第二天,我連書都沒有打開。
第三天,一樣,書好好的躺在枕頭上。
第四天,我將它移到了床頭。但仍然沒有打開。
終於,到了第五天,我自己覺得精神不錯,就又翻開了它。
這回,我看了近三十頁。覺得好累。
故事,真的很精采,如果拍成電影,相信一定是我最愛看的一種電影;如果是電視劇,我也應該不會錯過任何一集,可是呢,它是一本書,畫面要自己想,可是,我最大的剋星是,書裡的人名出現太多,我根本記不住。
人名搞不清楚,就和紅樓夢的下場一樣,永遠在翻來翻去找人名。
不過,還是會看完的,我相信,只是比我預想得會慢很多而已。
其實,當一位佛子真的很不容易。以前,總以為只要心存善念,人人都是菩薩;總以為皈了依,就是佛弟子,但讀了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才知道,原來這些還不夠。
當一位佛弟子,要修口。不傳是非、不出惡言,還要做到說好話。
當一位佛弟子,要修行。修自己的行為,不好的、不善的,都要做修正。
當一位佛弟子,要修心。心才是一切的根本,要去除心裡一切不好的習氣。
但,人都有習氣。
遇到不好的事,會生氣、會難過、會罵人,有時候,會不小心做了是非的媒介,傳了不該傳的是非;有時候,會說了不該說的話……明明說了每天要做早晚課的,但偏偏就有的時候貪睡睡過頭,早課來不及,不然就是一忙,晚課沒有時間做;明明說了早晚課都要各唸一千零八十遍的六字大明咒,但偏偏有時只唸了一百零八遍,就找理由說假日再補回來;明明知道身為佛弟子就不能自殺,但偏偏我經常性的,想死。
一直以為自己不是個貪心的人,讀了書以後才知道,原來自己還是貪的,貪別人的關心、貪著人和人之間的溫度;一直以為自己已經算得上是沒有脾氣的人了,讀了書以後才知道,原來自己那個自以為是的正義感還是犯了嗔。
唯有癡,我從小就知道,我做不到放下癡。
但其實,癡也是貪、嗔也是貪。
原來,我三個戒都犯了。
原來,讀了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後才知道,自己離成為一位佛弟子的路,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。
原來,修行的路,不如想像中好走。該放下的,始終放不下。而不該又不能放下的,卻始終引誘著我,想放下。
沒有太多的時間和仁波切說話,但如果有機會,我還是會想問仁波切,如果每一位想皈依的人,都能先讀透(注意,不是讀完或讀過喔)這本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才皈依,是不是會比較好?還有,讀這本書的真正用意又是什麼呢?
我好奇的想知道。
留言列表